维尔纳 莱比锡欧冠(维尔纳欧冠采访)
加的斯战绩500(加的斯球员名单)
加的斯,这座位于西班牙安达卢西亚地区的小城,因其足球而闻名于世。加的斯足球俱乐部,一支拥有悠久历史和辉煌战绩的球队,其战绩已累计达到500场胜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回顾加的斯足球俱乐部的辉煌历程,感受这座城市的足球魅力。
一、加的斯足球俱乐部简介
加的斯足球俱乐部成立于1960年,主场位于加的斯市中心的拉蒙·德·桑切斯·皮斯胡安球场。球队成立之初,就在西班牙足球乙级联赛中崭露头角。经过多年的努力,加的斯足球俱乐部逐渐成为西甲联赛的一支劲旅。
二、加的斯足球俱乐部辉煌战绩
1. 联赛战绩
加的斯足球俱乐部在联赛中取得了不俗的战绩。以下表格展示了加的斯在联赛中的部分辉煌时刻:
| 年份 | 赛季 | 西甲联赛排名 | 胜/平/负 | 进球/失球 |
|---|---|---|---|---|
| 1986 | 85-86 | 5 | 17/8/9 | 49/31 |
| 1993 | 92-93 | 7 | 16/11/9 | 47/34 |
| 2002 | 01-02 | 8 | 17/10/9 | 51/36 |
| 2012 | 11-12 | 6 | 18/7/9 | 49/30 |
2. 杯赛战绩
加的斯足球俱乐部在杯赛中同样表现出色。以下表格展示了加的斯在杯赛中的部分辉煌时刻:
| 年份 | 赛季 | 西班牙国王杯 | 西班牙超级杯 |
|---|---|---|---|
| 1988 | 87-88 | 半决赛 | 未参加 |
| 1993 | 92-93 | 四分之一决赛 | 未参加 |
| 2001 | 00-01 | 八分之一决赛 | 未参加 |
| 2012 | 11-12 | 八分之一决赛 | 未参加 |
3. 欧洲赛事战绩
加的斯足球俱乐部在欧洲赛事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以下表格展示了加的斯在欧洲赛事中的部分辉煌时刻:
| 年份 | 赛季 | 欧洲赛事 | 场次 | 胜/平/负 | 进球/失球 |
|---|---|---|---|---|---|
| 1986 | 85-86 | 欧洲优胜者杯 | 2 | 0/0/2 | 0/2 |
| 1993 | 92-93 | 欧洲优胜者杯 | 2 | 0/0/2 | 0/2 |
| 2002 | 01-02 | 欧洲联盟杯 | 2 | 1/1/0 | 2/1 |
| 2012 | 11-12 | 欧洲联赛 | 2 | 0/0/2 | 0/2 |
三、加的斯足球俱乐部传奇人物
1. 教练传奇
加的斯足球俱乐部历史上涌现出许多优秀的教练,其中最著名的是曼努埃尔·洛佩斯·卡斯特罗。他在1986年至1993年间执教加的斯,带领球队取得了联赛第5名、第7名和第8名的优异成绩。
2. 球员传奇
加的斯足球俱乐部历史上涌现出许多优秀的球员,其中最著名的是费尔南多·鲁伊兹。他在1988年至1990年间效力于加的斯,为球队出场107次,打进44球,成为球队历史上的最佳射手。
加的斯足球俱乐部战绩累计达到500场胜利,这离不开球队全体成员的辛勤付出。在未来的日子里,相信加的斯足球俱乐部将继续书写辉煌的篇章,为加的斯这座城市带来更多的荣誉。让我们共同期待加的斯足球俱乐部的美好未来!
西甲加的斯邀请刘若钒加盟,如何评价他此前的战绩
刘若钒此前的成绩是可圈可点的。在身体健康的情况下他在赛场上拥有非常高的进攻威胁,身体对抗下的护球、盘带等动作也很有自信,但他从中甲回归中超赛场后还缺乏稳定的数据表现来证明自己。
既然能够被加的斯俱乐部看中,刘若钒自然有自己的过人之处。但是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加盟邀请和正式转会之间的差距,如果刘若钒得不到加的斯主教练的认可,那么他的留洋之旅很可能还是会以枯坐替补席结束。
一、刘若钒的攻防能力比较均衡刘若钒的身高达到了1米88,这样一位大高个在赛场上非常有压迫感。他的脚下动作很快,细腻程度并不逊色于一些小个球员。在中甲赛场他经常作为球队的核心出场,获得了非常多的表现机会,个人的技术和对抗能力也得到了蜕变。回归申花后他一直在努力适应新环境,虽然戏份没有以前那么充足,但是面对更强的对手他也得到了更好的成长。
二、在赛场上充满自信敢于对抗刘若钒的风格很有侵略性,他经常在带球过程中做出一些高难度的变向动作,凭借出色的节奏感来甩开对方球员。他具有非常敏锐的跑位意识,对于球的落点判断以及出球时机的选择都比较精准。皮球在他的脚下不仅很有安全感,而且往往能够制造意料之外的进攻威胁。
三、数据层面还有待证明但是刘若钒新赛季在中超赛场还没能取得进球与助攻,这说明他仍需要时间适应环境。如果以这样的状态转会西甲,那么意味着一切又需要重新开始。在尚未确定加的斯有多大诚意的情况下,不贸然让球员离开是明智的决定。
你认为刘若钒在哪些方面非常有发展的潜力呢?
世界海战史
你可以看书
。
不过国内这方面的书籍并不是很多,且错误很多。比如国内某军事书籍,就曾把日本大和号战列舰为文字说明配在美国密苏里号军舰的图片上。
如果要想对海战史有个大致的了解,个人建议你可以考虑参阅一下《舰船知识》或《世界舰船》杂志。这两本还是比较权威的。另外,还有比如《德国战列舰史》、《意大利军舰史》等等。日本类似的书籍很多,还有学研社的《图解世界的战舰》、《美国航空母舰史》等等,但这些书籍只能够邮购。
再则,你还可以到网上搜一搜相关的纪录片1、萨拉米海战(波斯V希腊)
战争情况:萨拉米海战是波希战争中双方舰队在萨拉米斯海湾进行的一次决定性战斗.。公元前480年,波斯国王薛西斯一世率100个民族组成的30万大军、战船1207艘,渡过赫勒斯滂海峡,分水陆两路远征希腊。波斯陆军迅速占领北希腊,攻克温泉关,直取雅典城。希腊联军只有陆军11万,海军400艘,且被封在萨拉米海湾内。波斯舰队通过海湾的普西塔利亚岛,希腊舰队成两线队形突然发起攻击,发挥其船小灵活、在狭窄海湾运转自如的优势,以接舷战和撞击战反复突击波斯舰队。波斯战船体大笨重,在狭窄的海湾运转困难,前进不得,后退无路,自相碰撞,乱作一团。经一天激战,波斯舰队遭到重创,被迫撤退。
历史意义:在这次海战中,希腊舰队仅以损失40艘战船的代价,取得了击沉波斯战船200余艘的辉煌战绩,是世界海战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典型战例。欧洲希腊文明得以保存。
历史影响力:8经典度评分:9
2、阿克提姆海战(罗马V埃及)
战争情况:阿克提姆海战,发生在公元前32年,也是古代世界发生在地中海最重要的海战。罗马皇帝屋大维,利用著名海军统帅阿格里帕的卓越指挥,率领8万步兵,1.2万骑兵,400艘战舰在希腊阿克提姆与安东尼对决,罗马战船采用“钳子”战术,击溃了安东尼和埃及艳后的联合舰队(480艘战舰)。
历史意义:罗马得到了统一,也逐渐由奴隶制民主共和国变成专制的帝国,并开始了对周边国家的征服。
历史影响力:8经典度评分:6
3、白江口海战(中国、新罗V百济、******、日本)
战争情况:公元663年,倭军(有战船400余艘),唐军(战船120艘)在韩国白江口展开了激烈海战。唐将刘仁轨指挥船队变换阵形,分为左右两队,将倭军围住,其舰只相互碰撞无法回旋,士兵大乱。最终,日军战船全部被焚毁,数万日军被杀或溺死。
历史意义:粉碎了日本侵入朝鲜半岛的野心,日后一千年日本都未敢向朝鲜用兵。
历史影响力:8经典度评分:10
4、雷班托海战(基督教联盟V土耳其)
战争情况:发生在公元1571年的希腊雷班托湾海战,参战的双方分别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和基督教联盟(教皇、西班牙、威尼斯等),在这场海战中,双方已经开始使用火炮,也开始有了比较专业的水兵。战斗中,联军以大帆船对抗土耳其的桨划快船,大获全胜,土耳其方面被击毁战船113艘、被俘虏117艘、战死3万余人,作战部队几乎全军覆没。
历史意义:雷班托海战被誉为桨划战船时代最伟大的一次海战,从海军史来看,它也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从此,风帆做为动力的战船代替了桨划战船、火炮和枪弹的射击代替了肉搏。此战终结土耳其帝国对中欧的推进,使得欧洲伟大的文艺复兴动力可以继续。
历史影响力:9经典度评分:6
5、格拉沃利那大海战(英国V西班牙)
战争情况:西班牙和英国于1588年8月在英吉利海峡进行了一场举世瞩目、激烈壮观的大海战。这次海战,西班牙实力强大,武器先进,战船威力巨大,且兵力达3万余人,号称为“最幸运的无敌舰队”。而当时英国军队规模不大,整个舰队的作战人员也只有9000人。两军相比,众寡悬殊,西班牙明显占据绝对优势。但是,出人意料的是这场海战的结局以西班牙惨遭毁灭性的失败而告终,“无敌舰队”几乎全军覆没。
历史意义:从此以后西班牙急剧衰落,“海上霸主”的地位被英国取代,影响世界300年大英帝国由此开始兴起。
历史影响力:9经典度评分:5
6、鸣梁海战(朝鲜V日本)、露梁海战(中国、朝鲜V日本)
战争情况:1592年,鸣梁海峡之战中,朝鲜名将李舜臣以十二艘“龟船”击灭倭舰三百三十余艘,创下了世界海战史上难以超越的奇迹。1598年,中朝联合水师在露梁海面以800艘战船包围500艘日本战船,几乎全歼,日军死亡万计。
历史意义:从长远来看,重新整合了东亚各国政治军事力量,明朝被拖垮,朝鲜衰落,日本进入德川幕府时代,四百年不敢西向,女真崛起,后来灭了大明。
历史影响力:9经典度评分:10
7、大英帝国统治海洋之战(英国V西欧各国)
战争情况:
A、1652到1676年,三次英荷战争的多次海战(经典之战为:偷袭伦敦河、特塞尔海战、四日海战、波特兰海战等),是“海上马车夫”和“海上乞丐”争夺海上霸权的有名战争,直接后果就是荷兰的衰落。对中国也有影响:1661年,民族英雄郑成功趁机拿下了台湾。
B、1759年,奎伯隆湾大海战中,英海军采取突然袭击的手法,把驻在法国西海岸奎伯隆湾的法国海军主力消灭。
C、1780和1797年,英国在西班牙圣维生特角的海战中,两次击败西班牙。
D、1778到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时,英法海军在北美的争逐,有切萨皮克海战、拉塞特斯海战、多米尼加海战等,虽然英国海军屡占上风,但还是不能遏制英属美国的独立。
E、1801年,英海军偷袭丹麦首都哥本哈根。
历史意义:200年间的各种大小海战中,英国逐一战胜竞争对手,巩固了自己“海上霸主”的地位。
历史影响力:10经典度评分:8
8、维堡海战(俄罗斯V瑞典)
战争情况:1790年,俄罗斯争夺波罗的海之战,俄罗斯(18艘战列舰、7艘轻巡航舰)击败瑞典(19艘战列舰、12艘轻巡航舰、辅助船7艘)击败瑞典。
历史意义:“北欧海盗国”衰落,俄罗斯以海洋强国的身份出现了。
历史影响力:3经典度评分:3
9、特拉法加大海战(英国V法国、西班牙)
战争情况:1805年,法国皇帝拿破仑?波拿巴正准备对奥地利发动决定性的乌尔姆-奥斯特利茨战役,急需法西联合舰队攻击奥地利盟国那不勒斯,以援助他的地面战役。法西联合舰队33艘战列舰驶出加的斯港,在西班牙特拉法尔加角以西的海面被英国33艘战列舰包围,法西联合舰队损失惨重,有18艘舰船被击沉或俘获,有7000人当了俘虏,死伤7000人。而英国方面舰只毫无损失,但海军统帅民族英雄纳尔逊阵亡。
历史意义:特拉法加海战是装备实心炮弹的木质帆船之间最大的一次海战。此战把英国从拿破仑登陆入侵的威胁中解脱了出来。有人说:“一个特拉法加,一个莫斯科,把不可一世的拿破仑赶下了台。”
历史影响力:7经典度评分:7
10、纳瓦里诺海战(英国、法国、俄罗斯V土耳其、埃及)
战争情况:1827年10月,在希腊民族解放革命时期,以俄、英、法联合舰队为一方(11艘战列舰、8艘三桅炮舰、8艘轻巡航舰、火炮1298门),以土、埃联合舰队为另一方(3艘战列舰、20艘三桅炮舰、32艘轻巡航舰、7艘双桅方帆船和5艘火攻船)在纳瓦里诺湾(伯罗奔尼撒半岛西南沿岸)进行的海战。结果是土、埃舰队损失了60多艘舰艇,近7000人。同盟军舰艇无一损失,伤亡约800人。
历史意义:这是木质帆船在地中海的最后一次大海战,希腊获得独立,俄罗斯统治黑海,土耳其帝国衰落。
历史影响力:5经典度评分:5
11、克里木海战(英国、法国、土耳其V俄罗斯)
战争情况:1854年,英法近百艘军舰(其中18艘是蒸汽巡洋舰)开进黑海,俄罗斯海军(14艘战列舰、6艘巡航舰)不敢应战把军舰上的炮台全部拆下装在塞瓦陆地要塞上。海战基本变成了海陆战争,最后演化为陆战。
历史意义:蒸汽船的运用使海洋战争发生了质的变化,风帆时代结束了。
历史影响力:6经典度评分:4
12、汉普顿海战(美国北方V美国南方)
战争情况:1862年,美国国内战争期间在大西洋沿岸汉普顿停泊场发生的一场海战,南北双方交战舰船只有20艘,双方不分胜负。
历史意义:有史以来装甲舰艇之间的首次作战,海军发展又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即使用装甲舰和研究新型破甲弹的阶段。
历史影响力:5经典度评分:1
13、利萨海战(奥地利V意大利)
战争情况:1866年,意大利海军(11艘装甲舰、5艘巡航舰、3艘炮舰)和意大利海军(7艘装甲舰、6艘巡航舰、7艘炮舰、1艘战列舰)在亚得里亚海利萨岛附近的大海战。双方,各有损失,战成平手。
历史意义:利萨岛海战是蒸汽装甲舰船的首次大海战。海战证明用火炮对付用有装甲的军舰已经没有效果了,蒸汽动力的舰船具有高度机动性,它们能迅速地变换成各种战斗队行。
历史影响力:5经典度评分:3
14、加勒比大海战(美国V西班牙)
战争情况:1898年5月,美国(2艘装甲巡洋舰、5艘战列舰、16艘护卫巡洋舰)在加勒比海域全歼西班牙海军(4艘装甲巡洋舰、2艘驱逐舰、20艘巡洋舰)。
历史意义:一个强大的美国舰队诞生了,马汉“制海权”(要夺取全球霸权首先要夺取海上霸权)的运用,使得美国开始放弃“孤立主义”,目光放到全球
历史影响力:6经典度评分:4
15、甲午海战(中国V日本)
战争情况:作为一个爱国者,这一段都不忍心写,实在太惨了!是中国人自己打败自己呀!
历史意义:中国失去了东亚大国的地位,半殖民化加大了!
历史影响力:10经典度评分:0
16、对马海战(日本V俄罗斯)
战争情况:1905年,从波罗的海起程,经过了3万公里的航行,进入对马海峡的俄罗斯第二舰队(第一舰队在一年前被日军偷袭,剩下的龟缩在海参威)在对马海峡被日海军伏击,38艘俄国战舰被击沉21艘,被俘9艘,损失舰艇共27万吨,阵亡4830人,被俘5917人;日军仅损失3艘鱼雷艇,不到300吨,亡117人,伤587人。日本取得了空前的胜利,值得一提的是,日本人在战前训练中消耗了超过一半的弹药,还真达到了“每发必中”的效果。
历史意义:对马海战的结局震惊了西方,也震惊了整个世界,自19世纪末开始众说纷纭的所谓“黄祸论”,至此终于有了定论,谁都看清楚了,挑战世?力:7经典度评分:9
17、日德兰大海战(英国V德国)
战争情况:1916年5月,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最大海战发正在日德兰海,战前,德国舰队共99艘战舰,分为两个编队,由南向北行驶,。英国舰队共151艘战舰,也分为两个编队,由北向南航行,双方相向运动,突然相遇,生死搏斗就这样拉开了……鏖战过后,英国舰队损失3艘战列巡洋舰、3艘装甲巡洋舰和8艘驱逐舰,共计11万吨;德国舰队损失1艘“无畏”级战列舰、1艘战列巡洋舰、4艘轻巡洋舰和5艘驱逐舰,共计6万吨。德国的战果大于英国,但此后德国公海舰队再也不敢冒险了,成为了马汉理论中的“只是存在的舰队”。
历史意义:日德兰海战达到了大炮巨舰主义的最高潮,不过,海上“巨无霸”的战列舰的弱点在此战中也暴露无遗。北海的制海权仍被英国人牢牢掌握,从战略上,英国赢得了胜利。
历史影响力:7经典度评分:8
18、围剿“俾斯麦”(英国V德国)
战争情况:“俾斯麦”号是世界上最强大的超级战列舰,全长242米,拥有巨炮20门,高射炮44门,8个鱼雷发射架和6架水上飞机。然而它在正式服役不到两个星期后即沉入海中。1941年5月,俾斯麦号驶出丹麦海峡,即击沉英国最大战列舰胡德号,重创威尔士亲王号。英国恐慌之下,抽调了42艘战舰来包围住它,包括2艘航母、5艘战列舰、3艘战列巡洋舰,“胜利”号航母和“皇家方舟”航母上的40架飞机不断向他投弹,其他英舰在旁边发炮,英军的轰炸和进攻持续四天四夜,俾斯麦号最后沉进了深渊。
历史意义:和二战中日本最大的战列舰“大和”号被美航母上的飞机炸沉一样,标志着海上的“大炮”主义彻底走向灭亡。视频,比如《百年航母》、《大海战》、《希特勒的东方灰狼》等等,相信对你应该有所帮助。
英国战斗级驱逐舰的作战经历是怎样的
英国是驱逐舰的故乡,早在19世纪70年代后期,由于鱼雷艇迅速发展,而在这方面英国皇家海军又处于劣势,所以英国海军决定研制一种比鱼雷艇尺寸大、速度快、用来追捕和消灭鱼雷艇的舰只,于是一种称为“鱼雷艇捕捉舰”的新舰种诞生了。实践证明,这是一次失败的尝试,但“鱼雷艇捕捉舰”却成了现代驱逐舰的前身。
在经过重新设计后,1893年10月,英国海军建造了世界上第一艘驱逐舰“哈沃克”号,当时称“鱼雷艇毁灭舰”,不久之后改称“毁灭舰”,至于中文为什么称驱逐舰,已无从可考,很可能传自日本。从其名称就可看出,早期驱逐舰的使命是为海军舰队担负防御敌方鱼雷快艇的工作。
20世纪初,飞机出现,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飞机对舰艇还构不成威胁,不过潜艇却是水面舰艇的水下之患。于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驱逐舰除继续担负防御鱼雷艇的任务外,其主要使命已转向反潜作战了。从30年代开始,驱逐舰开始装备高炮,其使命从防御鱼雷艇、反潜扩大至担任防空任务。
二战前夕,纳粹德国的俯冲轰炸机迅速崛起,并在二战初期创下了令世人刮目相看的战绩。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英国皇家海军捷足先登,开始研制防空型驱逐舰。由此发展到二战后,驱逐舰的主要使命也变为舰队防空了。
从1933年开始,德国空军开始招标研制俯冲轰炸机,容克斯公司一举中标,并在次年生产了3型原型机,1937年,生产型机开始逐步交付德国空军使用,这就是二战时期横行一时的JU87型“斯图卡”轰炸机。
“斯图卡”装备2挺MG17型7.92毫米机枪和1挺MG15型7.92毫米机枪,机腹下可挂1枚500千克的重型炸弹,两侧翼下各挂1枚110千克的炸弹。飞机能以80度的角度向下急剧俯冲,轰炸精度在25米之内。
二战爆发后,德军的“斯图卡”先后突袭波兰,轰炸荷兰兵营,摧毁比利时的坚固堡垒,粉碎法国坦克部队的反冲击,扫射敦刻尔克海滩上等待撤退的英国远征军等,作为德军闪电战的急先锋大显神威。
1940年夏季,“斯图卡”作为主力之一远征不列颠,尽管由于缺少大航程的战斗机护航,“斯图卡”在大不列颠空战中失去了往日威风,但其威力仍让英国人不寒而栗。
当时英国皇家海军拥有庞大的舰队,但基本上不具备防空能力,加之对于水面舰艇这种速度较慢的目标来说,“斯图卡”绝对是致命威胁,只要一枚重型炸弹就足以让一艘大中型舰艇报废。为此,英国政府于1941年举行紧急会议商讨对策,作为“战时应急驱逐舰”计划的一部分,首相邱吉尔提出发展一种防空型驱逐舰,以便担负舰队防空作战任务。
1942年,该提议最后定案,这种新型舰艇被称为“战斗”级防空驱逐舰,并决定首批定购17艘,1943年又增购第二批21艘,同年,首批舰艇在多家造船厂同时开工建造,首舰“巴夫勒尔”号于1944年9月14日正式加入皇家海军服役。
颇受争议的设计
“战斗”级驱逐舰是二战期间英国海军建造的体积最大、性能最好的驱逐舰,其宽大的舰体、奢华的装备无疑让二战中其它“战时应急驱逐舰”可望而不可及。
该级舰设计标准排水量2325吨,满载排水量2800吨,舰长115.52米,水线长108米,宽10.2米,龙骨至甲板水平高度5.59米,最大吃水3.86米(后来减至3.45米),舰员编制平时为240至288人,战时330人。
动力系统采用“帕森”单级减速齿轮传动式涡轮机,功率50000轴马力,最大速度30.5节。舰内载油766吨,航速20节时续航力为4400海里。
既然是防空型舰艇,其武器装备设计当然以防空火炮为主,主要包括:4门MKⅢ型114毫米速射炮,安装在MKⅤ型双联装炮塔上,仰角80度,备弹300发;一门MKⅪⅩ型100毫米高平两用火炮,安装在MKⅩⅩⅢ型炮塔上,备弹160发;8门博福斯40毫米火炮,安装在MKⅣ型双联装炮塔上,备弹1440枚;6门厄立空20毫米火炮,其中2座MK2型双联装和2座MKⅦA型单管火炮,备弹2440发;一座维克斯303型火炮,备弹5000枚。
舰载对海警戒雷达为SW.272型,安装在前桅上,后桅上则安装有AW.291型对空警戒雷达,MKⅤ型炮塔配有AR.275型炮瞄雷达。除火炮之外,“战斗”级还装备2套四联装手工操纵鱼雷发射管,发射8枚MKⅨ鱼雷;4个深水炸弹投掷器和2条滑轨,携带60枚深弹。
1952年,英国海军对“战斗”级驱逐舰的武器装备进行了改装,移走了100毫米火炮和双联装博福斯40毫米火炮,换装了5座博福斯MK7和MK2型单管STAAG机关炮,深水炸弹投掷器和滑轨也被1座单管反潜迫击炮取代。这次改装可能是因战后防空作战任务减弱所致。
“战斗”级驱逐舰的设计从一开始就颇受争议,首先就是该舰的武器装备。最初计划装备119毫米炮和少量扫雷器具,但在最后计划起草时,海军部决定所有舰艇均装备114毫米炮,并且安装足够的扫雷器具。
114毫米火炮安装在封闭式炮塔上,或许在今天这是主流,但在观通设备并不先进的二战时期,这种设计使火炮手变成了“瞎子”。批评者认为,主炮80度的仰角使舰艇在恶劣海况时,暴露的炮塔机械容易遭受海水侵蚀。
1942年,一座试验炮塔安装在“凶猛”号上进行测试,结果证明令人满意,但也暴露出几点不足,其中漏油等问题直到这些舰艇退役也没有真正得到解决。是否在舰上装备鱼雷发射管也引起很大争议,海军建设部副部长认为一座炮塔就足够了,不值得装备鱼雷发射管。
他的观点没有被采纳,相反最后确定装备2套四联装鱼雷发射管。这位副部长又极力反对,认为这些装备在狭窄海域执行反潜作战太浪费了,但执行反舰作战却又太低了。尽管舰上装备了各种各样的火炮,皇家海军的将军们却依然认为火炮火力不够。
其次是舰上居住条件极其糟糕。舰员居住标准最初是按照每人21英寸的床铺和24英寸的座位空间计划的,这是建立在平时240人至288人、战时338人的编制基础之上的,但舰艇服役后平时的编制都在280人到290人之间,尤其是后来又增加新的设备后,使居住舱显得过于拥挤,加之各种管道、水泵、其它机械等使这种状况更加恶化。
舰上没有洗衣房或干洗设备,洗澡房设备极其简陋,10至12人共用一个脸盆,60人共用一个喷头,这些问题从未得到缓解。特别是居住舱位置设计上犯了致命错误,它太靠近鱼雷发射管。
此外,舰上缺乏足够的天气控制式水冷却设备,后来做了一些改进,但在炎热天气里仍使舰员感觉特别不舒服。
尽管如此,“战斗”级驱逐舰外形大方美观,是皇家海军第一批装备了稳定鳍的舰艇,航行时十分稳健,几乎没有什么震动,并且具有良好的操纵性能,经得起海上风浪,被认为是皇家海军具有经典战列舰特点的最后舰艇。
“战斗”级驱逐舰经历了国防费用增减的起起落落和国防政策改变的不同时期,并在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成为皇家海军驱逐舰力量的核心。对于多数人来说,它们的确是“美丽的战斗级”。
短暂的作战经历
“战斗”级防空驱逐舰是战火催生的产物,但由于姗姗来迟,基本上没能接受二战的洗礼。设计之初是为对付纳粹德国的轰炸机,不过等到这些舰艇在1944年后逐步进入现役时,盟军在欧洲已进入反攻阶段,“战斗”级已派不上用场。
于是皇家海军决定把它们调往太平洋,参加对日本法西斯的战斗。然而,也仅有“巴夫勒尔”号在“抗日战争胜利日”之前抵达太平洋,加入英国皇家海军太平洋舰队第57特混部队,参加了对日本最后的战斗和受降仪式。
在“抗日战争胜利日”那天,已经赶赴地中海的“舰队”、“特拉法尔加”、“坎波当”号继续前往太平洋,加入太平洋舰队第19驱逐舰分队,之后,“霍格”和“拉各斯”号也加入了该行列。
与此同时,“索尔贝”和“菲尼斯特雷”号则在中途折返回英国,加入英国本土舰队。不仅没有为反法西斯战争出多少力,而且其中4艘舰即“舰队”号、“巴夫勒尔”号、“格拉夫林”号和“圣-基茨”号于1955年第二次中东战争期间参加了苏伊士登陆行动,成为以色列的帮凶。
英国海军前后两批共定购了38艘“战斗”级驱逐舰,但只有24艘完工并服役。由于二战结束,正处于建造之中的“孟斯”、“乌姆杜尔曼”、“萨默”、“河盘”、“圣-露西娅”、“桑-多明戈”和“滑铁卢”号等7艘舰在下水前即被拆除,“美女岛”、“纳瓦里诺”、“波克铁尔斯”、“塔拉韦腊”和“亭可马里”号等5艘舰则在下水后立即被废弃,“日德兰”和“欧德纳尔德”号在罗西斯港作为港口趸船,直到1957年底被拆除,“阿尔布伊尔”和“那慕尔”号则一直呆在造船厂,直到50年代初被废弃。
在完工的24艘舰中,“格拉夫林”号刚完工就直接进入后备役,“马塔潘”号在1947年完成海试、进入现役之前就储备起来。
1959年,英国海军把“科鲁尼亚”、“阿金考特”、“埃纳”和“巴罗萨”号4艘舰改装成雷达警戒舰,主要改装项目包括安装一部大型点阵雷达装置、改建舰尾上层建筑、撤消副炮、加装“海猫”舰空导弹发射系统等。这4艘舰到60年代晚期仍保持作战能力。
虽然没有实战经历,但“索尔贝”号在“死亡之光”行动中仅用11发炮弹就将一艘德国潜艇击沉,也创造了一项纪录。“索尔贝”号舰还访问过欧洲及拉丁美洲国家,并长期作为皇家游艇的护航舰,陪同王后访问地中海和非洲沿岸国家,大长王室威风。
在英国皇家海军服役时间最长的“战斗”级舰为“马塔潘”号,1947年在正式服役前就被储备起来,23年后的1970年才被拖至普茨茅斯港改装成一艘声呐试验舰。改装范围很广,只有最初的设计、舰体和发动机予以保留。
1973年,其在皇家海军中的最后一艘姊妹舰退役10年后,“马塔潘”号才首次服役,5年后退出现役。“马塔潘”号的退役标志着皇家海军“战斗”级驱逐舰34年的风雨历史落下帷幕。
不过,几艘“战斗”级驱逐舰却在外国海军中服役了长达数十年。1967年,英国将“斯路易斯”号移交给伊朗海军,被重新命名为“阿特密兹”号,据信直到90年代中期仍是伊朗海军的主力舰艇,命周期达到50年。“加巴德”和“加的斯”号在1956年、1957年分别移交给巴基斯坦海军,并更名为“圆月”和“哈伊巴尔”号。
“哈伊巴尔”号在1971年印巴第三次战争中被印度海军“黄蜂”级导弹艇用SS-N-2“冥河”反舰导弹击沉,“圆月”号则一直到90年代初才退役。
至此,不得不提及的是澳大利亚海军在本土建造的2艘“战斗”级驱逐舰“安扎克”-Ⅱ和“托布鲁克”号。其中“安扎克”-Ⅱ号于1951年刚服役不久即加入“联合国军”首次出兵朝鲜,直到1959年它都隶属于驻新加坡的联邦战略后备军,前后几次抵达朝鲜半岛,对其北部进行炮击。
1963年4月,它被改装为训练舰。即便如此,1968年6月,“安扎克”-Ⅱ号还作为“悉尼”号航母的护航舰发兵越南,再一次扮演了极不光彩的“侵略”角色。
上一篇
国足对朝鲜战绩(国足对阵朝鲜)